4-1. 国宝“土偶”-中空土偶-
(The Hollow Clay Figure)

①国宝「土偶」

(National Treasure “Clay Figure”)

出土于著保内野遗址,绳文时代晚期后半,高41.5cm、宽20.1cm、重1,745g(Unearthed from the Chobonaino Site,Last Half of the Last Jomon Period Height 41.5 centimeters ,Weight 1,745g)
1975年夏天,一位在农场工作的当地家庭主妇偶然发现了它。它属于“中空土偶”内部是空心的。它还有一个爱称叫“茅空(Kakku)”,意思是“南茅部的中空土偶”。由于它是日本最大的中空土偶,因其精美的造型于1979年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之后经过2006年实施的出土地点挖掘调查后,于2007年6月8日被指定为北海道首个国宝。

②国宝“土偶”-中空土偶-

(The Hollow Clay Figure)

土偶按其制作方式可分为“实心土偶”和“空心土偶”两种,“Kakku”属于后者。与土器和石器不同,土偶不是实用工具,因此被认为是象征绳文民族精神的“第二道具”。大多数土偶代表女性,在绳文时代中期之前强调母性特征如怀孕,但到了绳文时代后期已无性别特征,表现为超越性别的灵魂精神载体。Kakku还混合了女性的体态和男性的胡须和眉毛,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2006年重新勘测时的著保内野遗址
(Chobonaino Site at the time of Resurvey in 2006)

出土的勾玉
(Excavated Magatama Comma-shaped Bead)

著保内野遗址勘测(Chobonaino Site Excavation)
2006年对土偶出土的著保内野遗址进行重新勘测时,在出土土偶的地点以北发现了一个直径约6m的环状配石和一组看似土坑墓群的遗构。环状配石遗构由圆形排列的大型石块外圈和不规则排列的碎石内圈组成。在对坑墓进行考察时,从底部出土了一件翡翠勾玉和一块漆梳残片。对漆器残片的放射性碳定年显示,它们距今已有 3,270±40年的历史,这表明Kakku是伴随死者作为丧葬仪式的一部分。

土偶实测图
(Measured Drawing of a Clay Figurine)

姿势和几何图案(Posture and Geometric Pattern)
从形状上看,土偶面朝右上方直立,腰部略微向右扭转,右腿在前,右肩向后。这与人类行走的身体特征奇妙地吻合。表现出某种动作的泥塑通常被称为“拟态土偶”,不知道Kakku是否也尝试过想要行走。整个土偶上的图案纹样是由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几何图案,如玉抱三叉纹表现的乳房,这些图案都是用剪短的细泥绳绘制的。据说几何图案中隐藏着绳文社会的神话,那Kakku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CT扫描
(CT Scan)
透射图像与内部3D图像
(Transparent and Internal 3D Images)
粘土的连接部(腿部)
(Clay Joints (Legs))
内部图
(Inside View)

土偶的蓄意破坏(International Destruction of Clay Figure)
土偶出土时通常处于毁坏状态,因此被认为是被故意毁坏的。Kukku也缺少双臂和头饰。被指定为国宝后,函馆市立医院对Kakku进行了CT扫描,发现有些部分经过内部调整以防止断裂,而有些部分则没有。它们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方便的地方断裂而制作的。如果我们想象一下毁坏这些作为“偶俑”或灵魂载体的土偶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就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绳文时代日本列岛所积累的集体思想行为。将“死亡与重生”的形象通过毁坏转化为永恒,是绳文社会共通的精神世界,或者可以说可以窥见日式灵性的原点。